作者:李咏玲、陈淑娜、张美佳、文茜婷 ,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优秀教师
	
	 
	
	内容摘要:本文以艺术类大学生手工工作室创业项目为研究对象,围绕艺术类大学生手工工艺品创业历程,困境及创业成效以及院校双创教育。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手工工艺品创业行为特征以及创业实践过程,最后针对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手工工艺品互联网创业途径探索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双创;手工工艺品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简介 
	我国自2015年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全国各地高校均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日渐完善,4G、5G网络通讯的快速发展也为“互联网+创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互联网+双创的应用也在全面高校普及的基础上呈现多样化以及融合化的态势。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在逐年提高,大学生创业活动也愈加活跃。 
	二、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模式的现状分析 
	1.创业模式较单一,创新不足。 
	当前我国各高校多数大学生所采用的互联网创业模式目前还比较单一。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进行互联网创业均采用“互联网+”零售的创业模式。虽借助了互联网技术和平台,但更多地只是改变销售方式,将传统实体店的商品增加网上平台进行宣传与销售,其创业模式任然是传统模式,创新不足。 
	2.技术含量较低,专业性不强 
	由于技术等因素的欠缺,很多大学生进行“互联网+”创业时,多采用第三方网络创业平台,如通过淘宝、微店、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加盟或代理、销售等。但这样的方式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如:提供的货源比较过时老旧;货源进货成本相对较高;货源在全国范围内雷同较多;没有新意;网店设计比较简单且多为零售的模式。这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开始创业后,很快出现店铺经营困难。加之创业动机不足,继而逐渐失去对“互联网+”创业的兴趣。很多大学生创业并没有结合自身专业所学优势,没有体现自身特长,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 
	3.缺乏对国家创业扶持政策的了解与利用 
	由于大学生自身的条件不成熟,创业初期会出现创业资金相对短缺,创业资源匮乏等问题,加之很多大学生创业时对国家创业扶持政策不够了解,无法将自己的创业项目与国家相关政策相结合来获得创业所需的一些资金、平台等资源。 
	4.创业团队组建意识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大学生进行“互联网+”创业时,更多的是单打独斗,缺乏团队作战意识。在各类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中,很多都是项目负责人一人的项目,其他成员只是挂名参与,项目的进展及成果的形成均为负责人一人完成。组建的创业团队,其成员也多来自同一专业同一班级,专业知识、技能、结构单一,无法满足真正的创业活动的需要。 
	5、创业行为较盲目,大学生个人创业者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很多高校大学生创业热情较高,但创业动机盲目,创业态度敷衍,忍耐力差,抗挫能力较差、缺乏坚持的毅力和勇气,出现经营困难或技术困难后便轻言放弃。对创业的含义、本质没有深刻的了解;对创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需要具备那些基础能力及条件条件均没有过多的了解与思考。更多的是随波逐流,创业行为相当盲目。 
	另外,很多大学生创业者人力资本、知识技能、个性特质等较差;社会经验、经济资本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经验较少;经济基础较差;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专业能力、交际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市场洞察能力等创业相关技能掌握较少,或运用不成熟,综合创业素质较低。 
	6.互联网+双创高校教育教学与管理不完善 
	大学生自身对大创项目的认识与参与度低,校院对双创教育教材与课程不完善;缺少教育为导向的实训平台;以大学生为对象的专项创业资金以及相关福利政策不完善。 
	综上所述,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模式的现状有学生意识形态,自身素质、经济、技术、管理等综合方面的原因。 
	三、高校艺术生手工工艺品特征与创业实践 
	1.高校艺术生手工工艺品特征 
	高校艺术生具有较高的艺术专业素养,审美意识较强,具有跟进潮流与时尚年龄与朝气。无论是传统与复古、时尚与前沿风格演绎多样。创新设计与动手能力较强。手工工艺品品种趋于多样,如手工饰品、日用装饰品、玩偶手伴、装饰绘画等等。手工工艺品在市场与消费者人群针对性强、审美与创意符合市场需求。 
	2.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生手工工艺品创业实践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手工工艺品创业实践过程通常通过以下四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项目选择;第二阶段资金+场地+广告;第三阶段创意+材料;第四阶段互联网+销售。在这四个阶段中,项目选择需出要院系教师积极引导,深入挖掘学生特长,第二个阶段,校院给予支持。第三个阶段需要项目团队队员集思广益或者任课教师结合课题进行课程创意训练,获取多渠道、多途径的创意方案,增加学生灵感源泉。利用院校实验室开展综合材料设计与制作。第四阶段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创业素质以及院校上企平台的桥梁作用。由此可见,高校艺术生手工工艺品创业实践的顺利完成需要各个环节因素紧密结合,缺一而不可。 
	四、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手工工艺品“互联网+”创业途径探索 
	根据目前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模式的现状,从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手工艺品创业发展历程与创业中存在的难题结合高校互联网+双创教育现状,以及“互联网+”创业模式现状分析,针对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手工工艺品互联网创业途径展开新的探索。 
	1.加强校院,教师引导 
	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通过校院,教师引导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创业素质包括创业知识技能、创业意识、创业品质等。高校通过将创业相关知识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可加强学生在专业领域中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在专业基础上进行创业的概率。同时还可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学,提升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 
	2. 从思想方面为双创教育提供保障 
	院校大力开展互联网创业教学模拟。开展情景教学体验 发布国内最新的创新创业动态、行业发展趋势、分享成功创业经验、帮助大学生了解相关资讯。 通过各种形式的校内平台开通咨询互动专栏,与大学生进行在线互动交流,及时解答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问题和困惑,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指导。从思想方面为双创教育提供保障。 
	3.创业导师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要求 
	高校以双创为前提开展互联网创业教育,首先是导师角色的转变。新型的双创导师应该须是创业者的激励着与引导者,陪伴者和共同成长着,创建以专职教师为主体的实践平台,其次指导教师具备相应的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创建一支经验新型的"双师型"双创教学队伍迫在眉睫。 
	4.优化双创课程体系 
	高校开展创业互联网教学,教师可以将课程分类,划分为创业能力素养、创业观念、创业基础知识以及实践操作四类,理论搭配实践,引导学生掌握创业所需要的理论以及技能,强化心理素质,以此完善课程体系。 
	5.构建以大学生为对象的双创实践平台 
	我国教育部门要求实现“互联网+”高校双创教育的结合。利用创业实践基地,互联网创业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对于高校大学生提出的新颖的创意,校院为其提供不同类型的奖励,例如学分奖励或者资金奖励等。高校也要积极共建校企合作,获得企业提供的创业基金,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构建以大学生为对象的双创实践平台。 
	6.整合校园创业平台 
	(1)专业与手工艺品整合 
	院校方对手工艺品创业项目进行汇总,找到同类或类似项目,组建社团,开展讲演、沙龙、讲座等交流形式,拓宽单一手工工艺品商品种类与形式。 
	(2)手工艺品资源整合 
	院校方对手工艺品制品项目进行归纳,找到同类或类似产品,组建展览或发展企事业单位合作或与私营商业合作与交流、与文化创意园展开合作等。 
	(3)手工艺品业务渠道整合 
	院校方对手工艺品销售渠道进行总结,扩大商业合作与交流平台。如重点扶持拓宽手工艺品品种的淘宝店、如重点扶持拓展手工艺品品种抖音粉丝量、快手的粉丝量,让手工艺品项目多渠道收益。结合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 
	(4)院校创业扶持力度 
	校院在实验室,工作室、直播室等积极提供硬件支持,在纸质、网络、媒体广告等方面加强与个体私营企业单位合作等。艺术类大学生创业团队在院校引导下通过组织各类创新创业比赛、讲座、交流会等形式,努力搭建交流平台,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更多的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并促成具备各类创业所需技术等方面的影响,高校双创教育依然存在不足,需要教学人员以及学生等加以完善。 
	结语: 
	在“互联网+双创”大环境下,创新创业模式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大势所趋。高校艺术类大学生作为手工艺品创业的主体,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自身创业能力,时代赋予艺术类大学生创业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更为他们提供了机会与平台。选择适合自己的手工工艺品创业模式是创业的关键,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应正确分析自身优势,优化自己的创业模式与创业途径,以提升创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徐帅; 基于“双创”背景下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困境和路径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2]刘翠; 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大学生自主创业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9
	[3]闫新华;高德文;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困难群体援助策略探索[J].北京教育(德育),2018 
	[4]张晶;彭宇;后MOOC时代高校立体化教材的建设与反思 [J].教育评论.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