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界研究 - 美育教育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高校美育服务社会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国艺展组委会    关键字: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高校美育服务社会的实践与探索》    日期:2024-07-12    点击:1696
来源:国艺展组委会    日期:2024-07-12    点击:1696

作者简介

      李娅琪,濮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优秀教师,濮阳市青年岗位能手,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主要从事器乐教学工作。


引言

随着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推进,高校美育迎来新的历史使命与发展机遇。高校社区美育是依托高校与社区进行审美活动和精神文化建设的美育方式,是学校美育中重要的拓展组织形式,同时也是社区治理协同的重要支撑手段。本文旨在探讨高校美育服务社会的实践与探索,分析高校与社区合作的学科融通、情感平衡、智慧赋能、艺术浸润四重价值指向,从资源聚集、顶层布局、主体博弈等方面阐释美育发展路径,为高校美育教育工作学理衍生和理念更替提供方向基点与智力支撑。

一、高校美育服务社会的背景与意义

1.1 高校美育的背景

美育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蔡元培在1912年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以来,美育在大众教育中的地位逐渐明确。中共中央多份文件指出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独特地位。大学是育人的重要阶段,高校美育落实效果也反映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程度。美育不仅是教育的手段,更是教育的目标。作为价值塑造的关键载体,美育意识形态属性随施教环境与路线发生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校、家庭、社会与个人多元化立体美育结构变革。

1.2 高校美育服务社会的意义

高校美育服务社会的意义在于实现美育的社会化,将美育从校园延伸至社会,提升全民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高校作为知识、文化和创新的聚集地,有责任和义务将美育资源向社会开放,通过美育服务社会的实践,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高校美育服务社会的实践与探索

2.1 高校美育与社区合作的学科融通

高校美育与社区合作的学科融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内部学科融合,二是多个高校间学科融合。蔡元培曾指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美育教育与专业教育具有多种内在关联,强调审美教育自身就包含各种学科的知识元素,既是美育知识生成、教学的内在需求,亦是其知识学的根本依据。高校以美育为价值引领,美育理念嵌入专业教学过程,有助于建立专业课程内容与美育教育内容理论层面联系,以校内外融合式美育教育习得科学文化知识及客观世界规律,助于优化个体对美感认知把握。美育教育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推动了专业教育全程、全员、全方位融合趋势,形成不同学科互相渗透格局,催生诸如“艺术+科技+实践”“专业教育+美育+实践”等分层进阶嵌入式模块化课程体系,诞生以解决现实生活矛盾为导向的新型学科管理模式,最终成为推动学科融合、催生学科交叉的主要增长点。

多个高校间学科融合也是高校美育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通过建立美育联盟或合作平台,共享美育资源,共同开展美育活动,形成美育合力。例如,可以组织跨校的美育讲座、艺术展演、文化沙龙等活动,促进不同高校间的美育交流与合作。

2.2 高校美育与社区合作的情感平衡

高校美育与社区合作的情感平衡主要体现在美育活动对社区居民情感的滋养和调节。美育活动通过美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居民的情感共鸣,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高校可以通过组织社区美育活动,如文艺演出、美术展览、音乐讲座等,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情感交流。

同时,高校美育活动还可以关注社区居民的情感需求,通过心理咨询、情感辅导等方式,帮助居民解决情感问题,提升居民的心理素质。高校美育与社区合作的情感平衡,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区环境,提升社区的整体凝聚力。

2.3 高校美育与社区合作的智慧赋能

高校美育与社区合作的智慧赋能主要体现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美育活动的质量和效率。高校可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美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提升美育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例如,可以开发美育在线课程,让社区居民随时随地接受美育教育;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的美育体验空间,让居民身临其境地感受美的魅力;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居民的美育需求,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美育服务。高校美育与社区合作的智慧赋能,有助于推动美育活动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

2.4 高校美育与社区合作的艺术浸润

高校美育与社区合作的艺术浸润主要体现在通过艺术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高校可以组织艺术培训、艺术创作、艺术展览等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艺术学习的平台和机会,激发居民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高校还可以鼓励社区居民参与艺术创作和表演,让居民在创作和表演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提升审美素养和创造力。高校美育与社区合作的艺术浸润,有助于培养居民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为社区的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三、高校美育服务社会的路径与策略

 

3.1 构建高校美育服务社会的平台

构建高校美育服务社会的平台是推动高校美育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与地方政府、社区组织、企业等合作,共同建立美育服务平台,整合美育资源,开展美育活动。平台可以包括美育课程、美育活动、美育项目等多个方面,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美育服务。

3.2 加强高校美育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高校美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推动高校美育服务社会的重要保障。高校可以通过引进和培养美育教师,提升美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高校还可以鼓励其他学科教师参与美育教学,形成跨学科的美育教学团队。此外,高校还可以邀请艺术家、文化学者等社会人士参与美育教学,丰富美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3.3 推动高校美育课程与社区需求的对接

推动高校美育课程与社区需求的对接是推动高校美育服务社会的重要措施。高校可以通过调研社区居民的美育需求,了解居民对美育课程的需求和期望,然后根据需求调整美育课程内容和形式,使其更符合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同时,高校还可以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美育课程的设计和评价,提升美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4 鼓励高校美育成果向社区转化

鼓励高校美育成果向社区转化是推动高校美育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通过举办美育成果展览、演出、讲座等活动,将美育成果展示给社区居民,让居民感受美育的魅力。同时,高校还可以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美育成果的创作和表演,让居民在创作和表演中提升审美素养和创造力。此外,高校还可以将美育成果应用于社区文化建设、环境美化等方面,为社区的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四、高校美育服务社会的案例分析

4.1 我校与南乐县佛善村小学合作的美育项目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与佛善村小学合作开展了“美育浸润计划”项目,通过组织艺术培训、文艺演出、美术展览等活动,为该小学提供美育服务。此项目得到了领导家长学生的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不仅丰富了小学生的文化生活,还提升了同学们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

艺术学院教师与佛善村小学师生共同组织了一系列美育活动,如书法培训、绘画工作坊、音乐讲座,合唱社团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艺术知识,感受艺术的魅力。同时,我校还邀请了名师到佛善村小学开展讲座和教学交流活动,为师生提供更高水平的美育服务。

通过“美育浸润计划”项目,高校与县城小学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高校美育资源得以向社会开放,为县城孩子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文化享受;佛善村小学师生也通过参与美育活动,提升了自身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为学校的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五、结论与展望

高校美育服务社会是推动美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全民美育的必然要求。通过高校与社区的合作,可以实现美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美育活动的普及和提升。未来,高校应继续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推动美育课程与社区需求的对接,鼓励美育成果向社区转化,为社区的文化建设和居民的美育需求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同时,高校美育服务社会还需要政府、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政府应加大对高校美育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保障;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高校美育活动,共同推动美育事业的发展。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高校美育服务社会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全民审美素养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标注来源为“学术研究部”、“国艺展组委会”或“网络信息部”的所有论著、作品及艺术教育研究相关成果,均为本站管理单位及艺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合法享有版权或已获授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明确授权,不得进行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进行成果转化,请与本网校企合作服务部联系以获取协助。艺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致力于支持、尊重并保护原创,对于任何侵权行为,必将追究责任。对于经本网站授权使用的作品、教科研成果,请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明确标注来源及作者。凡本网站标注“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系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供非商业用途,旨在传播更多新闻信息及业界动态,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及版权来源负责。若您发现本网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相关信息(联系邮箱:myfh2017@163.com)。

美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