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学类成果

南昌理工学院:《教育征途:灵魂工程师的成长礼赞》

来源:国艺展组委会    关键字:南昌理工学院:《教育征途:灵魂工程师的成长礼赞》    日期:2024-12-12    点击:1102
来源:国艺展组委会    日期:2024-12-12    点击:1102

作者简介

        吴安琪,南昌理工学院传媒学院网络新媒体系主任,全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评审专家库专家,南昌尤初文化传媒公司运营总监。


作为一名高校党员教师,我眼中的教育是一个缓慢且优雅的过程,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古人有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育的学问说到底是研究人的学问。为了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个根本问题来进行思考,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那么,随之而来的教学又到底是什么?教学,就是教育征途中极其重要的里程,就是生命与生命的交往过程,就是一棵树呵护一丛树、一朵云推动一团云、一个灵魂激发一群灵魂的心路过程,而这个过程,却又更是一种胸臆碰撞的互动互促而相辅相成。回望充满挑战与蜕变的的灵魂工程师之旅程,我思绪万千,激动不已,感慨难平而豪情满怀。

一、初临杏坛,如雏鸟之试飞

记得八年前第一次站上讲台的那一刻,我的心紧张地仿佛要跳出胸膛。台下,是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他们满怀期待地看着我,希望从我这里得到知识的甘露。然而,面对这样的场景,我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和不安。我的脑海中闪过无数个念头,生怕自己的学识不够渊博,生怕自己的讲解不够生动,生怕无法满足学生的期望。但当我真正开始授课时,那些紧张与不安却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生的责任感。

在我的《艺术概论》课堂上,我试图用独具代表性的中华传统艺术作品和有趣的艺术创作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们的眼神焕发出了光彩,他们开始积极地参与讨论,课堂氛围也变得活跃起来。我从此深刻地认识到,教学并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双向的沟通与互动。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引导他们主动地探索知识。

二、迎批荆棘,似春花之绽放

当我刚开始执教《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时,我发现有部分学生在理解理论时,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无法深入探究其本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艺术案例,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艺术概论》课程的核心概念。在课堂上,我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案例,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这些案例,并尝试用自己来解释其中艺术符号的象征意义。在讨论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学生们眼中的光芒和兴奋,他们开始积极地思考、提问、辩论。这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学的魅力和力量。通过这次尝试,我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艺术概论》课程的概念,还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习的热情。这让我更加坚信,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创作能力。

曾经我还遇到过一位对《艺术概论》课程抱有抵触情绪的学生,课堂上总是心不在焉,作业也敷衍了事。这让我感到十分沮丧,我尝试与他沟通,但他总是沉默寡言,拒人于千里之外。我没有放弃,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我了解到他对传统的理论教学不感兴趣,更喜欢实践类的活动。于是,我让他参与到一个校园内的红色思政艺术活动策划当中。在这个过程里,他逐渐展现出了惊人的潜力,他开始主动查阅资料,与团队成员积极沟通,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想法。在策划艺术活动的过程中,该同学从确定目标、选择渠道到设计内容和评估效果,都积极参与其中,不仅提升了艺术专业技能,同时还学会了如何将红色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到艺术实践中。最终,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他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学习《艺术概论》的乐趣和价值。这些经历让我深切地领悟到,教育的真谛在于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用合适的方法去浇灌,才能让他们在知识的阳光下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三、磨志科研,犹峻峰之奋攀

在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中,科研之路宛如布满荆棘的崎岖小径,困难与挑战层出不穷。每一项科研课题都似一座险峻的高峰,需要我全力以赴去攀登。然而,这些艰难险阻并未使我退缩,反而让我更加坚定了在科研之路上前行的信念与追求。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在持续学习与不断探索的征程中,才能实现自身的进步与成长。在面对难题时,我如一位执着的探险家,通过广泛查阅资料、积极与同行切磋交流,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突破困境的线索,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努力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同时,我始终注重将科研成果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我会详细阐述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研究动态,将其视为点亮学生求知热情的火种。此外,我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锻炼科研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平台。

我见证着学生们从对科研一无所知到逐渐掌握方法,进而能够提出一定独特见解的成长,我内心充盈着自豪与欣慰之情,这也成为了我在教育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当我的学生们毕业之后遍布天下,给我发来一封封喜报之时,便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因为这不仅是对我教育成果的肯定,更是对我教育梦想的最好诠释。

四、思济教海,梦帆之高扬

八载春秋悠忽逝,时光荏苒梦中寻。我深知自己在教育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改进。我意识到自己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紧跟时代的步伐,掌握新的教学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我积极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和培训课程,与同行们交流心得,不断学习深造,拓宽自己的视野。同时,我也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对于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我会为他们安排额外的辅导,用更加形象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复杂的概念;对于那些渴望深入研究的学生,我则为他们推荐相关的学术资源,指导他们开展小型的课题研究项目。我将会一直秉持着OBE教育理念,如同一位执着的航海者,以反思为楫,展望为帆,在教育的海洋中破浪前行。

 在回首这段旅程之时,往昔的点点滴滴如电影般在我眼前一幕幕闪现。那些初为人师的青涩与懵懂、那些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欢笑与泪水、那些对教育未来的憧憬与期待,都如同珍贵的宝藏,镶嵌在我教学生涯的记忆长河中。教师对学生不仅是言传,更是身教,只有以德立身、以身作则,学生方能以师为镜。我会继续坚定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上,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为推动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贡献力量,追寻塑造着一个又一个灵魂的理想之光。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标注来源为“学术研究部”、“国艺展组委会”或“网络信息部”的所有论著、作品及艺术教育研究相关成果,均为本站管理单位及艺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合法享有版权或已获授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明确授权,不得进行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进行成果转化,请与本网校企合作服务部联系以获取协助。艺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致力于支持、尊重并保护原创,对于任何侵权行为,必将追究责任。对于经本网站授权使用的作品、教科研成果,请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明确标注来源及作者。凡本网站标注“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系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供非商业用途,旨在传播更多新闻信息及业界动态,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及版权来源负责。若您发现本网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相关信息(联系邮箱:myfh2017@163.com)。

文学类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