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邹佳杉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优秀教师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美育教育与党史教育的地位愈发重要。美育以其独特的感染力,深入心灵,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审美视角;而党史教育则是传承党的先进思想、光荣传统和英雄模范事迹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本文将探索中小学阶段美育教育与党史教育如何有效结合的方法,目标在于借助美育的方式弘扬红色文化,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均衡发展的新一代人才。
关键词:中小学美育教育;党史教育;深度融合;路径研究
中小学教育中,美育教育与党史教育均占有重要地位。2022 年 3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强调“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更好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1]。2023年教育部发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文件指出:以美育浸润学生,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身心更加愉悦,活力更加彰显,人格更加健全[2]。美育教育通过艺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而党史教育则通过传承党的历史和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二者的紧密结合,既能够扩充教育内容,又可增强教育成效,为新时代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的支持。
一、 美育教育与党史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美育教育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且前所未有的发展成果。随着义务教育的逐渐普及与大众化,美育教育在近年来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焦点。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为美育教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各地中小学积极响应并落实这些政策,推动了美育教育的显著进步。然而,由于美育教育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各地在实施过程中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同时,由于学生及社会各界对美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美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3]。
在新课程标准全面铺开的当下,探索并实施一套既贴合当前教育实际,又能有力推动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美育强化策略,显得愈发重要且紧迫,它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蓝图中的核心要素。美育教育面临边缘化趋势显著、教学方法刻板缺乏创新等挑战[4]。在中小学的教学活动中,美育教育借助音乐、艺术、体育等多样化的课程形式,着重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情感倾向、语言表述能力及行为举止,进而有效增强学生的美育创新能力和成果表达能力[5]。就美育教育的当前发展状况而言,中小学在美育管理工作上尚存一些明显的短板,首要问题在于审美认知方面的偏差;其次是审美情感体验匮乏;再次是审美行为存在不规范现象等[6]。
(二)党史教育的现状
将党史教育整合进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一体化进程中,是构建青少年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石,也是抵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必要举措,同时,这也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核心教育使命的关键步骤[7]。在中小学阶段,高质量且常态化的党史学习教育,对于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以及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8]。虽然目前百年的党史已经在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融入,且已取得相应的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融入内容较为浅显、融入过程缺乏深度、融入方式相对单调,以及参与党史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在党史教育方面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9]。
因此,为了更高效地整合百年党史于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应深入遵循该教育体系的原则,并贴合党史的逻辑框架与中小学生的认知成长特点。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旨在切实增强党史教育的融合效率与质量。当前,一个关键挑战在于探索创新的党史教育形式与方法,以期显著提升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美育教育与党史教育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一)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
美育教育与党史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生动地传承党的红色文化,而且能够广泛弘扬革命精神。这种融合通过舞蹈、音乐、美术、文学等多种美育形式,将党的光辉历程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融入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在欣赏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青少年能够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和伟大情怀,进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这种结合不仅利于传承党的红色基因,更能弘扬革命传统,让青少年在美的感染下坚定信念,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二)富教育内容,提升教育效果
美育教育凭借直观呈现、形象刻画及情感激发的独特魅力,能够跨越传统教育模式的界限,运用更为生动、多彩且引人入胜的形式展现党史教育内容。将党史中的英雄楷模、重大历史节点及党的奋斗征程融入美育创作,如画作、雕塑、乐章及影视叙事等,为青少年开启了一扇直观感知党的辉煌历史的大门,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党的伟大功绩与不懈奋斗。这种创新的融合不仅大大丰富了教育素材,增强了教育的趣味与魅力,还显著提高了教育成效,使青少年在享受艺术之美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深刻的党史熏陶,进一步坚定了他们的爱国情感与历史使命感。
(三)培养审美情趣,塑造健全人格
美育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育青少年的审美素养,让他们具备发现、鉴赏及创造美的能力。相对而言,党史教育则着重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操与对民族的责任感。美育教育与党史教育的深度融合,能够使青少年在了解党的历史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党所代表的美好理想和崇高精神。这种融合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塑造他们的健全人格,使他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也能够保持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和热爱.
(四)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模式
美育教育与党史教育的紧密结合,是推进教育改革进程、革新教育模式的关键步骤。通过将美育元素融入党史教育中,可以打破传统教育的单调和枯燥,使教育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这种融合也有助于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使教育更加符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特点。
(五)培养新时代人才,服务国家发展
美育教育与党史教育的紧密结合,是培育新时代所需人才、助力国家发展的关键方式。这种结合能够孕育出既拥有强烈爱国情怀与民族担当,又兼具审美素养与创新才能的新时代精英。这些精英将在国家未来的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为国家的昌盛与进步添砖加瓦。
三、美育教育与党史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
(一)打造美育的新内核,建设党史美育课程群
立足党史的深厚底蕴,将其巧妙地融入美育课程之中,在教学形式上并不限于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多个艺术领域,旨在通过多学科、跨学科的整合,构建一套丰富多元、立体生动的党史美育课程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对党史中的英雄人物、重要事件以及党的光辉历程的描述及塑造等,使其转化为能够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的艺术素材。例如:音乐课上的红色经典歌曲翻唱、美术课上的革命历史画作赏析、戏剧课上的党史故事表演以及舞蹈课上的红色主题舞蹈排练等,让学生在艺术的浸润下,深切体会到党的卓越领导与革命先驱的崇高精神。
(二)创新党史教育的美育传承路径
为了更有效地传承党史教育中的美育元素,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教育信息系统。以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等新媒体形式的传播为主要抓手,使党史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智慧校园的建设也为党史教育的美育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可以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前沿科技,构建沉浸式的党史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虚拟场景中亲身经历党的光辉历程,感悟革命前辈的崇高风范。
(三)将党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为了打造一个彰显美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子显示屏、雕塑、教室布置、走廊装饰及宣传栏等资源,精心设计,旨在营造一个既高雅又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环境。这些设施不仅肩负着党史教育的重要使命,还成为了校园中引人注目的景观,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随时都能沐浴在党的光辉历史与革命先驱伟大精神的光辉之下。通过深入融合党史教育,我们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并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全面提升美育教育的质量,着重优化美育教师的岗位结构,确保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和多样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美育教师终身学习的分层分类培训体系,旨在通过系统的培训,提高美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这一培训体系不仅涵盖了美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还注重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确保美育教师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聘请了一批觉悟高、经验丰富的老党员作为党史教育的培训师和研究员。他们不仅具备深厚的党史知识,更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真实的党史教育,这也为美育与党史教育的紧密结合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四、结论
在新时代背景下,美育教育与党史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议题。美育教育以其独特的浸润方式,能够深入学生的心灵,培养其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而党史教育则承载着传承党的先进思想、光荣传统和英雄模范事迹的重任,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两者的紧密结合,不仅充实了教育内涵,增强了教育成效,还为培育全面发展、多才多艺的新时代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EB/OL].(2022-03-21)[2022-10-05].http://www.gov.cn/zhengce/2022-03/21/content_5680294.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EB/0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
moe_628/202401/t20240102_1097467.html
[3]董鑫. 中小学美育教育现状探析 [J]. 辽宁教育, 2017, (14): 73-74.
[4]邹婧. 融合与创新:中小学美育工作优化路径 [J]. 湖南教育(A版), 2024, (10): 26-27.
[5]王新源. 在《三字经》视域下浅析当今中小学美育教育现状和改革方案 [J]. 大众文艺, 2023, (04): 160-162.
[6]李蓓蓓. 中小学美育教育的现状及构建新模式的探讨 [J]. 艺术评鉴, 2021, (07): 168-170.
[7]万姗姗. 党史教育融入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路径研究 [J].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3, (04): 122-129.
[8]张帅,刘露. 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现状及常态化长效化推动策略 [J]. 创新人才教育, 2022, (06): 21-24.
[9]陈寒. 党史融入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研究 [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36 (01): 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