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艺展组委会 关键字:阳光学院:《探索合唱艺术新模式:思政领航、课程改革与成果转化的融合发展》 日期:2023-12-15 点击:2841
作者:李倩文 阳光学院优秀教师
摘要:近年来,阳光学院致力于合唱艺术的推广,多次策划并举 办了高水平的合唱演出。学院教师紧密合作,坚持以培养 “应用型人 才”为核心目标,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人才培育模式,推动思政引领 、课程改革与成果转化的融合发展,共同开创合唱艺术的新篇章。经 过多年的探索和优化,团队教师针对学生 “缺乏对合唱艺术作品的情 感共鸣” “音乐基础技能薄弱” “缺少合唱认识”等问题进行重点解 决,创新建立“课堂、校内、社会”三舞台课程联动体系,打造“以项目 为先导,激发内生驱动力” 的教学模式,创新培养 “一专三能五提升 ”的综合专业能力,持续完善 “全过程、泛应用、多元化”的教学评 价体系,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转化为专业实战技能和实践教研成果,探索 合唱艺术的新模式。
一、合唱艺术的“痛点”问题
(一)缺乏对合唱艺术作品的情感共鸣
合唱艺术作为一种具有强大感染力的艺术形式,能够很好地传达爱 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然而,在当前的合唱教育中,往往缺乏对这一方面 的深入教育。学生可能只是机械地演唱歌曲,而未能深入理解歌曲背后 的深层含义和民族精神,从而无法真正激发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在 合唱艺术中,技术和情感表达是两个重要的方面。然而,一些合唱团可 能过于注重技术训练,而忽视了情感表达的培养。这可能导致表演时虽 然技巧娴熟,但缺乏感染力和情感深度。
(二)学生整体音乐基础技能较为薄弱
大部分学生在进校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合唱训练,合唱谱识谱能力 较差,音乐素养基础薄弱。主要表现为:不能较快反应节奏节拍的变化; 歌唱技巧不明确,对音准的控制不精确;缺少多声部和声思维;调内变 化音时常不能正确把握;对发音吐字没有正确的专业认识等,这导致他 们在学习合唱时,难以把握节奏、音高等基本要素,甚至连曲目的整体 感和表现力也难以把握。
(三)学生缺少合唱认识,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不足
由于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地位,导致无法正确地认知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使其对音乐知识的 理解一直无法提高。同时,由于学校合唱比赛等活动较少,或者学生参 与度不高,导致学生缺乏合唱实践经验。实践是理解合唱艺术的重要途 径,缺乏实践会导致学生对合唱的认识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深入理解 其内涵。
二 、合唱艺术创新的思路
结合合唱艺术 “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 的特点,更应当 “ 以学生 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文化自信”的教育理 念,在多年的建设过程中,持续改进、不断完善,逐渐提升学生在课前 课中课后的参与度和课程育人成效。要联动相关联课程群,细化课程学 习目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建立多元化、过程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使 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而得到培育和熏陶,培养职业能力。创新思路如下:
(-) 思政教育领航:高举音乐教育的精神旗帜
思政教育在音乐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 正确的价值观导向,还为音乐教育注入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通过思 政教育,我们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思想,
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同时,思政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塑造 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因此,思政教育 的高举不仅是对音乐教育的精神指引,更是对音乐人才全面发展的有力 保障。
(二) 课程改革创新:构建音乐教育的全新生态
在课程设置上不断创新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 力。通过课程改革创新,探索构建一个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的音乐教 育新生态。在这个新生态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还能够培养出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课程改革创新还能够促进音 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为音乐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通过建立 音乐学习社区,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分享学习经验和成果,形 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 实战成果转化:展现音乐教育的卓越成效
音乐教育的成果不仅体现在学生的专业技能上,更体现在他们的综 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上。通过实战演练和实践机会的提供,学生能够 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从而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思维。同时,实战成效突显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和挑战平 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此外,实战成效突显还能够为社会提 供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推动音乐艺术的发展和繁荣。现代音乐学院始 终紧抓每一次校园演出的机会,精心策划每一次活动,不断寻求突破和 创新,力求为观众呈现最佳的演出效果。
三、探索合唱艺术创新的新模式
(一) 创新融合思政引领的合唱教育理念
在合唱教育中,融合思政引领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音乐的力量,培 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爱国情怀和集体意识,实现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的 有机结合。这一理念旨在通过合唱这一艺术形式,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 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同时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 同。一是明确教学目标,强化思政引领作用。在合唱艺术课程中,除 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能外,还应明确思政教育的目标。这包 括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等。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成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 入专业知识传授中。二是深入理解歌曲内涵,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通 过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合唱作品,特别是富含中国古诗词的作品,不仅能 让他们领略到丰富的和声与完整的曲式结构所带来的音乐魅力,还能使 文字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重新审视和体验中国诗词 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激发他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三是 树立合唱集体意识,培育团队协作精神。树立合唱集体意识是培养团 队协作精神的关键。这意味着每个成员都要将团队的整体利益置于个人 利益之上,以追求共同的目标。在日常排练中的互动和沟通,着重培养 合唱成员的默契和配合度,使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声音,找到自 己在集体中的定位。同时,学院教师在树立集体意识方面也扮演着重要 的角色。她们需要引导成员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鼓励成员发挥自己的 优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合唱的和谐统一,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表 现力。
(二)创新建立u课堂、校内、社会
三舞台课程联动体系
一是做精课堂教学培养内容。通过与国内著名合唱指挥家、音乐 教育家和合唱领域的优秀教师代表进行座谈,主动汲取国内先进合唱理
念、教学方法等,不断丰富完善自身理论体系,为做精课堂教学打下扎 实理论基础。二是做深校内实践演出活动。聚焦 “应用型人才”培养 目标,通过常态化校内大型实践演出活动,为学生提供大量实战机会, 不断锤炼学生合唱专业技能、音乐素质素养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了 一大批优秀音乐人才。三是做强社会实战项目应用。树立 “校内培养+ 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实战目标,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推动团队学生 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战项目,将校内培养结果转化为校外实战成效, 在为社会提供音乐服务的同时,也为学生“应用型人才”成长之路添砖 加瓦。
(三) 创新打造 u以项目为先导,激发内生驱动力" 的教学模式
采用 “ 以项目为先导、激发内生驱动力”为特点的教学模式,推 动实现以学促改、以学促优、以学增效的教学目的。在合唱训练过程中, 进行合唱作品分析,合唱团队交流,合唱比赛推动以及合唱作品泛唱。 借由社会上的实战项目,学生可以亲自体验运作、管理、实施排练、表 演、比赛的全过程,使学生拥有实实在在的合唱团组织、管理、演出经 验、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一场专业的合唱音 乐会项目,让学生团队在策划、创作、编导、演唱等各个环节参与,培养 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往往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四)创新培养 u一专三能五提升" 的综合专业能力
以做精 “一个专业”为核心,围绕 “三个能力”建设,聚焦 “五 个方面”提升,着力培养学生“一专三能五提升”的综合专业能力建设。 一专,即演唱(奏):围绕学生主专业课程为核心,打好主专业基本功, 为合唱与指挥打下专业基础;三能,即表演、实践、服务能力(含创业) :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专业技术,要运用到实践演出中,引导学生大胆走
出课堂,积极参加到实战训练和社会服务中去,不断锤炼自身专业实力; 五提升,即音乐素养提升、职业水平提升、专业技能提升、实战质效提 升、成果转化提升。通过实践训练,达到自身专业实力五提升,增强 “ 社会艺术工作者”硬实力。
(五)持续完善u全过程、泛应用、多元化" 的教学评价体系
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涉及的不仅知识面广,而且理论性很强,应用 场景广泛。因此,教学评价体系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整个学习过程, 而不是只关注学习结果。发展性教学评价模式关注过程,兼顾结果,更 强调主体多元化。要采取多元化、过程化评价方式,如:综合师评、学 生自评、与其他社会效益等评价方式。
在探索合唱艺术新模式的过程中,将思政领航、课程改革与成果 转化的融合发展视为核心策略,是构建全面、深入且富有创新性的音乐 教育体系的关键。在探索合唱艺术新模式的过程中,思政领航、课程改 革与成果转化的融合发展展现出显著成效,为合唱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注 入了新的活力。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更在 思政教育、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成果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首先,思政领航在合唱艺术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通过将思 政教育元素融入合唱教学和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 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还使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 量。这种思政领航的方式,不仅让合唱艺术更加具有时代性和教育性, 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学习体验。
其次,课程改革为合唱艺术的教学带来了创新。通过更新教学理 念、拓展课程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合唱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兴 趣。同时,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合唱中感受到了更丰富的
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这种课程改革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激 发了他们对合唱艺术的热爱和兴趣。
最后,合唱的成果转化让合唱艺术的价值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 应用。通过举办演出活动、参与比赛交流和拓展应用领域等方式,学生 的学习成果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应用。这些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 自己才艺和成果的平台,也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了自己。同时, 这些活动也促进了合唱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合唱 艺术的魅力。
综上所述,思政领航、课程改革与成果转化的融合发展是探索合 唱艺术新模式的有效途径。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 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这种模式的创新 性和实践性也为合唱艺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我们期 待在未来,这种融合发展的模式能够继续深化和拓展,为合唱艺术的繁 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